陈方:优化“摇号”程序才能赢得认同

2012年12月17日03:39  光明日报

  陈方

  2013年北京将继续实施小客车指标调控政策,市民购车仍需摇号。这是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晓松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消息。

  此消息发布之前,媒体频频曝出“北京居民购车摇号中签的难度逐步大增大”。数据显示,11月下旬,北京缓解拥堵网站发布,申请摇号总人数已经突破120万人,摇号中签率已降至67:1,再创新低。

  尽管摇号中签越来越难,但是当“明年北京购车继续摇号”的消息传来,并没有激起太多舆论震荡。现实摆在眼前,自2011年1月实行“摇号购车”政策后,2011年北京全年净增机动车比2010年少增61.7万辆,机动车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,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交通过于拥堵的状况。交通拥堵有所缓解并不代表“摇号政策”可以“寿终正寝”,北京市机动车总量基数庞大,如果不对其实行一定的“行政管制”,那么交通拥堵情况势必更为严重。因此,“摇号购车”持续下去自有其现实意义。

  在有些反对者看来,“摇号”限制了公民的权利,是通过限制公民的权利来解决道路拥堵的难题。凭空限制公民权利当然不对,但是我们必须正视,购车人数急剧增加,道路资源又非常有限,在资源有限且不可能短期改变的情况下,一定程度上的“行政管制”是必需的。“购车摇号”确实是限制了公民的一部分权利,却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限制,至少它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人人机会均等。任何政府的制度设计都可能存在漏洞,很多时候,一定程度上的“限制”都是权衡利弊后妥协的结果,每个公民也应该有接受“政策缺陷”的能力。

  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看,“摇号购车”真的就缺失了正义吗?如果人人都可以无限制买车,道路越来越堵,开车寸步难行,这对谁来说都不是“正义”的。只不过这里面有一个操作性问题,那就是“摇号”必须坚持程序的正义。也就是说,购车摇号,在流程上必须堵住所有可能被寻租的漏洞,将这项制度设计最大程度地优化。最起码必须将摇号的过程和程序透明化,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类似于之前对“摇号帝”的猜测。

  针对摇中号不买车的情况,北京市交通委回应称“中签不买车的原因有很多,这些都是合理的,将不会进行处罚”,这一细节性的处理固然体现宽容和谅解,但是在“中签”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“中签不买车”对其他摇号者来说是不是资源浪费,是否该对“中签不买车”者有所约束或者象征性处罚,有待商榷。也只有从各方面优化“摇号购车”政策,这项限制性措施才会赢得更多人的体谅和认同。

(原标题:优化“摇号”程序才能赢得认同)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中央经济会议要求明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
  • 体育CBA-马布里43分北京胜广厦 广东胜八一
  • 娱乐钱雁秋梁冠华闹掰:狄仁杰再也不问元芳了
  • 财经人大官员称分配改革应控制政府收入富民
  • 科技快递企业泄露用户信息最高罚3万
  • 博客大雪后雾霭笼罩北京城 赵子琪辣妈写真
  • 读书中国少将论海权:钓鱼岛争端将导致战争
  • 教育丈母娘的看人眼光或是素质教育的眼光?
  • 育儿富商借试管生8胞胎:5子超生或罚千万